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启动 16城市入选
来源:能源世界2015-05-08
4月27日至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在湖南省常德市组织召开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启动部署会,列入2015年试点范围的16个城市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绩效考核办法,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和方法,试点成效必须有显示度,不能碎片化,投融资机制要创新,政府通过购买环境和资源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对于考核不合格、达不到海绵城市试点要求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向财政部提出收回奖励资金的建议。通过绩效考核,充分发挥中央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试点城市能真正总结形成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机制、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
何谓“海绵城市”?
形象地描述,即城市像海绵那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它是对“以排为主”的传统水资源管理理念的突破,是防止城市内涝的生态治水方式。
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水文条件,造成城市生态系统的紊乱。近些年,北京、杭州、广州、武汉等城市遭遇暴雨袭城后,往往出现“城市看海”的内涝景象。此外,热岛效应、地下水枯竭、水环境污染、雾霾污染等城市病也随之伴生。
这些因城市生态病变而引发的城市病,不仅影响了城市化进程,更是危及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因此,改变城市的这种窘境和困局,已然是迫切之需。而构建能“吐纳”、可“呼吸”的“海绵城市”,或正是打破这个困局的钥匙,是治愈城市生态功能紊乱恶疾的良方。
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被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将逐渐变得可以自由呼吸、自然吐纳。城市下水道作为排水防涝的“动脉”,压力将得到极大的释减,地面土壤、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将成为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城市多余的水资源。此外,依靠灌渠、泵站的“灰色”排放方式,将由可循环的绿色排水方式所替代。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的排水防涝,更重要的是,它还将重建城市生态,实现良性循环。不仅城市水资源得以优化,城市的气候、环境而将因为“海绵城市”的建立而发生好的转变,因为“海绵城市”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绿色”,让生态回归自然。
尽管规模化的建设和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它不仅是立足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建设,更是将在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上发挥重要作用。“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将大幅降低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并且,“海绵城市”良好的排水防涝功能,还能极大地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城市承载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健康发展与居民生活品质生活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从构想走向实现,正在构建一种健康的城市生态循环,这无论是对于城市的发展,还是民众生活品质的提升,都将释放出巨大的福祉和可观的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它不仅仅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重建,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建,更是城市文明的重建。构建“海绵城市”,城市将更接“地气”,城市生态的循环将更加顺畅,城市文明的发展方向也更加开阔。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可以自由“呼吸”、回归自然的“海绵城市”的建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梦想,将变得更加真实、确切。
试点资格审核程序和要求
根据财政部此前发出的通知,2015年有积极性的省份先推荐1个城市,各省份推荐城市后经过财政部、建设部和水利部进行资格审查,然后对通过资格审查的城市,在3月组织公开答辩,由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其中资格审核的要求的是:城市发展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强烈;试点区域总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不低于400毫米;优先鼓励旧城改造项目,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等。
试点城市可获中央大额补贴
根据2014年2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入围海绵城市将获得巨额的财政补贴。其中,常德将有望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历年来获国家城市建设单项补贴最高的一次。
广西地方媒体也指出,如果南宁入选海绵试点城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6.5亿元以上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进一步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按照直辖市入选海绵试点城市,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补贴,3年可以拿18亿元。不过重庆是以两江新区的名义申请海绵城市试点单位,是否三年能拿到18亿,仍难定。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李飞指出,建设海绵城市,资金需求巨大。海绵城市对中国仍是新鲜事物,要做到雨水留下并不容易。南京过去实施雨污分离是需要的,“但是仅仅分离还不够,关键是雨水能蓄住且以后被利用。”
海绵城市涉及到沥青渗水以及公路地面渗水等功能,这需要使用特别的水泥和砖面,渗水的沥青,涉及巨额的资金。
以常德为例,该市共有河湖面积78万亩,全市年均降雨量超过1360毫米,预备进行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可达118平方公里。到2014年底,常德市城区启动的110多个项目中已完成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