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供暖线上的 “南北之战”

来源:南方周末2012-12-21

                       延宕一个甲子的集中供暖的楚河汉界近年来被南方各地频频挑战。 (曹一/图)

 是捍卫60年前制定的供暖红线,还是顺应数亿人呼声,力推南方集中供暖?这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

挑战“供暖线”

5℃、3℃、2℃……阴转小雨、小雨、小雨……

这是12月的贵阳——“天无三日晴”的贵阳。

和这个砭骨的冬季一样,穿着棉衣窝在办公室里的贵州省统计局综合处调研员聂坤琪心里冰凉——她一直呼吁的那个事恰如这阴霾天气,丝毫没有云开见日的迹象。

就在2012年年初的贵州省“两会”上,作为贵州省政协委员的聂坤琪提交了《关于贵阳市居民集中供暖的建议》的提案。

“(政府应)着眼长远的居民防寒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居民集中供暖进程,给贵阳市民带来福音,让广大市民共同拥有‘温暖’的冬天。”聂坤琪在提案中称。

遗憾的是,提案中的建议迄今没有下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定的一条线,决定了贵阳等城市的“冷冬”徘徊于集中供暖门外。此前,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由于当年“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

这即为南北供暖线。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然而,近年来,这一延宕一个甲子的集中供暖的楚河汉界却被频频挑战。

以贵阳为例,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自2007年以来,贵阳冬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6℃的天数都在90天左右,上一个冬季甚至达到了104天。而且贵阳冬季的空气湿度高,最高时可达100%,而湿度每增加10%,温度则降低1摄氏度。

不惟贵阳,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亦频频提出要求供暖线南移的议案、提案。

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认为,长江流域的江、浙、沪、鄂、皖、赣、黔、滇、渝、川及相邻区域人口有四五亿之众,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五分之二强,国家应该将公共供暖向南方地区延伸。在其看来,此举至少有四大好处:供热暖心、拉动内需、增加就业、节能减排。

“解放初期,国家制定秦岭淮河供暖线,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是合理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正当的。”张晓梅在提案中称。

 

                                 南北供暖线示意图。 (何籽/图)

先行者

就在南方省市民间热议集中供暖之际,武汉、南京等地已率先“吃螃蟹”。

2012年12月初,武汉东西湖区与神华集团就热电联供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神华集团将投资55亿元,在东西湖建设两台共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供暖范围150平方公里,涵盖市民100万人。

这将为武汉集中供暖又添一砝码。目前,武昌、洪山、青山三区的部分小区已经实现集中供暖。负责上述三区集中供暖的武汉德威热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办经理凯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德威热力一共为28家小区和单位供热,其中24家是居民区,“华侨城欢乐谷是新签的,还有东沙公寓、沙湖明珠,和绿地的合作也在洽谈中。”凯华说。

2005年开始,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并将其纳入“十二五”规划,其目标是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

中标“冬暖夏凉”工程的德威热力以国电青山热电公司和华电武昌热电公司为热源,利用发电余热为居民区供暖。

“目前有约四千户了,今年达到五千户应该没问题。”德威热力总经理李叔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1年,真正采暖面积有四五十万平方米,今年估计能达到一百万平方米。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长江沿线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

而2010年8月颁布的《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亦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热力规划,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建的开发区和有条件的城镇、住宅区,应当集中供热。”

能耗不能承受之重?

即便地方蠢蠢欲动,但主管部门似乎并不愿松动这条南北供暖线。

2012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态称,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010年,仇保兴甚至公开点名批评武汉的集中供热,称“对于这种情况,部里就要发文件予以制止,如拒不改正,还要将这个城市所有奖牌取消”。

南方集中供暖后,能耗是否上升成了争执焦点?

据贵州省政协委员聂坤琪介绍,按贵阳居民目前冬季用电量估算,集中供暖后每年冬季至少可节电3亿千瓦时以上,市民也可少付30%以上的取暖费。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则认为,目前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尝试并没有进行过严格论证。

江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国长江以南有采暖需求的城市,居民采暖以电暖器、热泵空调等为主,目前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按照发电能耗折合为两到三公斤标准煤,而北方集中供热地区的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做得好的也在15公斤标准煤左右。按南方地区近年来有采暖呼声的武汉、长沙、重庆、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城市住宅面积约为40亿平方米计算,如果每平方米多五公斤标准煤,总额就将增加2000万吨,而我国目前城市建筑运行能耗为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增加了城市建筑总能耗的4%。“可怕极了!”

“有些代表、委员看似‘为民申冤’,但要全局考虑问题。”江亿说。

江亿分析称,长久以来,南方地区居民采取的是采暖设备屋里有人则开,无人则关,而且即使采暖设备运行,屋子里的温度一般也不会像北方集中供暖住宅那样动辄达到20℃。正因此,南方实现了只是北方地区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的采暖能耗。

不过,这一优势正在缩小。《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沪、皖、苏、浙、赣、湘、鄂、川、渝、闽等不属于集中供暖的夏热冬冷地区的采暖电耗从1996年的不到1亿度已经飙升至2010年的390亿度。

集中供暖,还是分散供暖

“南方地区室内温度低,当然需要采暖,这毋庸置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说,但问题在于有无必要搞集中供暖,“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我们同纬度的地区,供暖也大都是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

“如果该地区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一是间歇采暖方式改为连续的,一是室温会自然升到20℃。”江亿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会改变,高能耗就会持续下去,从节能减排的长远要求和国家能源战略来看,都是不合适的。”

作为武汉市“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专家顾问,江亿曾几次向武汉市政府表达过对集中供暖的坚决反对,但都未获回应。

“武汉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边的住宅可以采用水源热泵,离湖面比较远的住宅可以采用空气源热泵。”江亿建议说,通过新型热泵空调系统,完全可以使用局部间歇采暖方式来满足当地居民不断提高的采暖需求,如达到冬季室外温度5℃、室内16℃的标准,则平均冬季采暖电耗可以在每年每平方米10度电以内,折合不到4公斤标煤,远低于集中供热方式的煤耗水平。

对于那些先行者,挑战不仅来自监管部门以及捍卫供暖线的学者,还有热源的挑战。截至南方周末记者发稿时止,原定于2012年12月1日开始供暖的武汉的一些小区,仍杳无音讯。“没有热源。”德威热力项目办经理凯华说。

这已是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启动并自2008年开始集中供暖的五年以来的第三次爽约,主要卡在了能源供给。由于集中供热热源主要来自热电厂的天然气发电余热,中石油、中石化近期调配至武汉的天然气每日仅300万立方米,缺口达上百万立方米,为保居民用气只得大幅压缩热电厂供气量,电厂无热可供。

“现在市发改委还在跟青山热电厂协调,如果这周还是谈不下来,没有热源的话,估计就要宣布今年不能供暖了。”2012年12月12日,凯华无奈地说。

(标准煤: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为便于对比,可将不同种类的能源按各自热值换算成标准煤。)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2020年辽宁煤改电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
濮阳市印发2018年电供暖工作方案
福建供暖市场3大“奇景”和4大“共性”
供暖节能或促电采暖行业迎来黄金10年
中国校园供暖研发中心课题组在京召开
电采暖供暖绿色方向的新趋势
低碳供暖离不开节能环保电热膜产品
南方供暖市场将出现6大苗头
分户采暖,消费者从供暖需求到舒适要
旺平管业集团荣获2014年度中国供暖行业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英文译名:China Association of Plant Engineering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缩写:CNPBC;简称:中设协装配中心 或 中设协装配式建筑产业中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