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题总结
来源:暖通制冷空调在线2016-11-22

《暖通制冷空调》杂志竭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010-63381153)
主持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 邹 瑜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 刘 鸣
地 点:海南碧桂园金沙滩温泉酒店B1巴厘岛厅

本专题设置7个发言,围绕超低能耗建筑,从超低能耗建筑导则、关注的主要问题及不同气候区推广应用实践进行了交流。
1、介绍了目前国内超低能耗建筑推广依据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国内外背景、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整体介绍,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展望。
2、严寒地区被动房冬季室内环境研究,对哈尔滨实际工程室内环境,包括室内温湿度、CO2,PM10,PM2.5及噪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室温25.5℃,PM2.5稍微超标,其它参数都达标。对被动房适宜温度、颗粒物去除办法进行了探讨;建议适当室温降低,采用亚高效过滤器。
3、超低能耗建筑供冷供热方式研究,介绍了国外超低能耗建筑供冷供热方式的特点,其中欧洲最多采用的是带热泵的新风机组,太阳能热水采用比较多;美国44%采用光伏技术。国内多采用空气源热泵加热回收技术。比较了居住建筑可采用的6种形式,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优化,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给出优化能源方案及性能要求,空气源热泵、多联机、地源热泵较优。
4、严寒干热地区建造经验分享,介绍了乌鲁木齐幸福宝设计概况,围护结构性能指标、采用的被动式技术、冷热源系统特点——冷凝模块低温和高温燃气锅炉+蒸发冷却机组等,探讨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关键产品部件国产化问题。
5、夏热冬暖地区绿色低能耗建筑实践,介绍了福建省绿色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楼项目,目标为绿色三星和低能耗,探讨了夏热冬暖地区适宜技术,传统建筑特征及建造方式、景观绿化、自保温体系与遮阳、不同类型保温隔热体系、通风优化、水源多联机系统应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太阳能热水及监测控制计量智能化系统特点,项目能效测评,建筑综合节能率71%;实际运行效果测试结果,示范楼总电耗50KWH/m2,提出设计体会,一定结合地区情况,是可实现的,建议尽快建立相关标准。
6、被动房技术体系在上海居住建筑应用适宜性分析,结合上海地区特点,探讨了居住建筑实际用能模式、居民舒适需求及夏季散热需求、内保温与外保温比较,提出实现超低能耗目标的节能技术方向和关键因素,外窗得热控制是重点,保温过好并不总是正作用,内保温也是一种适宜的方式,热反射涂料对夏季正影响,对全年也有4%节能效果。实测效果表明,被动房实现了舒适要求。
7、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与评估软件开发,介绍了软件的计算方法、开发过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软件使用方法。软件具有一致性好、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可用于超低能耗建筑设计评估。
与会代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现场气氛热烈,提问踊跃,取到了较好效果,对提高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认识,及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有较大指导作用。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