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工,1月开展首次制冰工作-暖通制冷空调在线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工,1月开展首次制冰工作

来源:装配式建筑产业网2020-12-31

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于12月25日正式完工,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介绍,“冰丝带”计划于2021年1月将开展首次制冰工作。


 
国家速滑馆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外形上,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完工后的“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从而实现“最快的冰”。
 
“用二氧化碳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对于速度滑冰这样的高水平竞技来说是关键性的因素。”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明年场馆将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
 
之所以采用全冰面设计,也是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为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撑。李久林表示,场馆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赛后实现可持续利用。
 
国家速滑馆在建造过程中,除了大量使用先进建造、绿色节能技术外,还应用了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整个项目建设,无论是从幕墙系统还是到屋面系统,包括预制看台、索结构的平行施工等,均采用了BIM技术,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仿真分析,真正实现了“智慧建造”。
 
国家速滑馆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它还引入了“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技术,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拥有了“智慧大脑”的国家速滑馆,未来将为观众、赛事组织和参与者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和完备的服务保障。
 
李久林举例,面向观众的服务未来全都体现在一个APP上,观众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场外到场内的导引,清晰地看到场馆内外的餐饮和消费服务,APP还能提供AR观赛体验,看到比赛场上运动员的历史成绩等。李久林透露,目前已经开始在场馆布设相关设备和系统。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
上海市发布2023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
国家能源局发布23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与国家节能中心在京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最
湖北省发布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
格瑞德、芬尼克兹等暖通企业拟认定为
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国家
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国计民生——中机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机电工程委员会(英文译名:Prefabricat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mittee;缩写:PMC;简称:中设协装配委)是在原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基础上,于2025年3月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批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