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化 制冷空调行业将“天下大同”
来源:科技日报2018-01-01

《暖通制冷空调》杂志竭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010-63381153)
据悉,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接,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要加大淘汰力度,至少淘汰20%以上的落后产品和落后产能。标准的实施对于制冷空调产业升级而言将面临哪些任务?新形势下制冷空调行业产品标准未来又有哪些值得期待?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副院长张明圣等专家在上海理工大学“创新驱动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高端论坛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成建宏研究员在《制冷空调节能标准的实施与产业提升》的演讲中指出:“在新《标准化法》的基础上,目前一个新的论点就是结合中国国情。”具体分为八大任务,包括结构调整、能效评价方法的修改完善、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质量提升、智能化与信息化、绿色化、系统节能与优化、标准的国际化和区域化。“通过标准对整个市场的能源结构、市场结构、技术结构进行调整,以促进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对于房间空调器的产品结构调整,目前该产品需要制冷剂的替代和节能继续提高,我们会将定频与变频产品能效标准合并,同时推动市场结构的变频化;在热水器市场上,目前多种热水器共存,我们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使得符合标准的产品进一步加大市场份额,使得热水器的市场结构得到调整;在供暖设备方面,我们要从节能环保、减少雾霾的角度去选择和推广产品,同时进行配套末端的升级。” 成建宏研究员在谈及结构调整时阐释道。同时在能效评价方法的修改完善方面,成建宏研究员也指出,未来评价方法将向多元评价转变,不仅仅关注节能,更将注重减排,目前也在一些产品包括房间空调器、冷链和商用空调等进行试点。
新形势下制冷空调行业产品标准未来又有哪些值得期待?张明圣在《新形势下制冷空调行业产品标准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中,基于不同方面的背景提出了期待:“中国是制造大国,尤其在制冷空调方面,未来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大部分的空调都是中国制造。而中国空调产品目前是T1类为主,适合温带气候类型。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一带一路的国家更多的是T3类气候,也就是高温气候,这时我们的空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标准制造,需要建立以世界地图为背景的性能评价。”此外,基于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中国食品冷链物流及生物医药发展等背景,张明圣分别提出,完善采用ORC循环技术对余热进行发电回收目前产品体系,建立健全从遇冷流程、冷加工流程、冷藏运输流程等所使用的制冷设备的标准体系等展望。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