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行业掀起“氧指数”之争
来源:制冷快报2014-01-10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标准已于去年10月开始执行。其中规定,如果聚氨酯材料的氧指数小于30,便不能被认为是B1级材料。有聚氨酯工业业者认为,这一指标设定并不科学。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认为,不分具体材料采用同一指标“一刀切”的要求“不合理”,因为不同材料同样达到B1级,其氧指数并不一致。以EPS(发泡聚苯板)、XPS(挤塑板)为例,这些材料达到B1级后,其氧指数可以轻松超过32,但聚氨酯却很难达到30,除非改变生产工艺,但改变工艺之后,虽然氧指数达到标准,但其他理化性能,如保温性、坚固性都会打折扣,同时成本也会大幅攀升。
空调制冷大市场专家介绍,相对于EPS、XPS等材料,聚氨酯的氧指数低并不意味着防火性能低。硬泡聚氨酯属于热固性保温材料,遇火燃烧时,其表面形成碳化层,碳化层能够阻止火焰蔓延。而EPS和XPS属于热塑性材料,遇火时会熔化、滴落,而这些滴落物同样也能够燃烧。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送审公安部消防局时,B1级氧指数值为大于等于28,之后公安部消防局最终确定了B1级大于等于30的氧指数标准。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