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工程设计常见误区及原因分析
来源:制冷快报2013-03-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舒适、节能和环保等已成为社会对地暖的普遍共识,日本把采用地暖作为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韩国不是地暖的商品房,销售时就比较困难,地暖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供暖方式。
相对其他的采暖方式来说,地暖可以节能20-30%,根据日本的研究,室温每降低1℃能源费可以节省10%左右,地暖主要靠辐射供暖,辐射热损失小,舒适度高,16℃的地暖室温相当于18-20℃的散热器供暖所能达到的舒适度,地暖的室温可比散热器的降低2-4℃,这是节约能源费20%-30%的来源。我国的地暖设计与欧洲日本相差很大,因此直接引用他们的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地暖的真实水平。
1、我国各地地暖工程,冬天有的室温会达24-25℃,居民普遍感觉热,进出室内外易感冒,不得不开窗缓解室温。
2、某小区全部采用地暖,一些人家的地暖一年一直未开,室内温度总在10℃左右。
前面两个例子向我们证明了两个信息,即在很多的地暖工程中,有些地暖的室温过高,地暖的舒适度大大折扣。“开窗求冷”是他们寻求的解决方式,这样地暖节能的优就全被抹掉了。第二个例子是户间传热的问题,这对任何供暖方式都是存在的,并非地暖所独有,都推到地暖头上,显然有失公平,但它可以提示我们,一定是邻居和他家保持着较高的温差,他家较为舒适的环境必然是牺牲了邻居家的节能而获得的。这两个例子都与本文前述的地暖舒适,节能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设计方面
1、管距不是通过计算所得,而是根据凭空想象或照别的工程照搬照抄过来,一味的模拟,造成温度偏高,管材浪费。甚至个人工程队为了防止房间温度偏低,所有房间管距均为100mm,更是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下图是某施工队没有制图施工的现场
2、规范规定的最大盘管间距300mm过于保守,按此规定标准层最大盘管间距300mm时,地面散热量明显超过房间所需热负荷,又是一个能源浪费点。
下图是标准制图后施工的图片
二、控制方面
按国家标准JGJ142-2000“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之3.8.1规定,新建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温度控制装置,这是一条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我们把这称为“智能自控地暖”,简称智能地暖。而目前大多数地暖系统并未设置温度控制装置,我们把这称为“简易地暖”。这两者的应用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别。
1、“智能地暖”居住者可随心所欲的设定温度,直到感到舒适为止,因此室温不会过高,更用不着开窗求冷,舒适、节能两大优点总是相伴而生的。
2、简易地暖不设温控装置,室温无法调控。因此在设计和安装时只能是就高不就低,室温高了,打开门窗降温是很便捷的办法;但室温过低就很难解决了,因此谁也不敢把地暖的室温搞的太低。不设温控装置的地暖系统造价仅为设有温控装置的地暖系统造价的50%左右,节省了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是以牺牲地暖舒适、节能两大优点为代价的。
简易地暖能在我国产生并遍地开花,原因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国地暖市场承受能力限制,地暖刚传入我国时,所用主要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地暖的系统设计一再简化,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这就出现了简易地暖,并延续至今。
我国从事地暖安装的队伍中,大多数是未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素质较差,大多数不懂设计也不会计算,他们理解的地暖安装就是把管子 “弯巴弯巴”,埋在水泥层里这么简单,他们三个一堆,两个一伙,以低价的优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他们照猫画虎,因此安装的地暖差不多千篇一律都用DN20的管子,管间距也几乎全部为200mm左右,这就使简易地暖的先天不足更加突出。翻开欧洲的统计可以发现,欧洲地暖大量使用DN15、DN16的管子,使用DN18的比较少,使用DN20的就更少了。我国地暖走到这一步,与我们的设计力量薄弱、安装队伍素质不高关系很大。
我国地暖20年的发展历程,简易地暖成为了主流,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是祸是福,很值得深思,我国的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我国地暖行业的发展壮大更是举步维艰!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