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正式供热
来源:暖通制冷空调在线2022-11-07
11月1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该项目位于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是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惠及当地近2万名居民。
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是采取多重隔离屏障的方式,并且在不同的回路之间采取了反向压差设计。在换热过程中,只有热能的传递,不存在介质的任何直接接触。同时,在换热首站热水出厂前,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装置以及自动隔离的装置,此过程中,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可以确保供暖绝对安全。

据测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烟尘209余吨、二氧化硫60余吨、氮氧化物85余吨、灰渣2621吨,有效改善供暖区域大气环境。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市,是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和东北最大电力能源投资项目。一期工程4台机组采用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R1000核电技术,于2016年9月全部投产商运。二期工程2台机组采用中广核全面升级的ACPR1000核电技术,2022年6月,红沿河核电站一、二期工程6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年度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约占辽宁省全社会用电量的20%,能有效缓解东北地区阶段性电力短缺,稳定区域电力供应。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等效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约1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93万吨,相当于种植10.8万公顷森林。
我国东北地区天气寒冷,每年冬季的取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98.82亿平方米,其中东三省占28.30亿平方米。每年消耗的煤炭超过1.5亿吨。由于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日渐枯竭,每年冬季来临前,保证充足的煤炭储备对东三省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尤其在煤炭价格上扬的时期,对于各地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个别年份由于天气原因,很多地方会延长或提前供暖时间,当地都需要给予大量的资金补助。据了解,红沿河镇每年供暖季达152天。以前供暖主要以分散小锅炉房供暖为主,供暖效果不佳。由于当地的小锅炉供热数量多且布局分散,不仅占地面积大、热效率低、浪费能源,每到供暖季都给当地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压力。今年,红沿河镇引入核能供暖让当地居民过上一个零碳、温暖的冬天。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