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热技术助力“零碳供热 零碳建筑”应用-暖通制冷空调在线

新型储热技术助力“零碳供热 零碳建筑”应用

来源:暖通制冷空调在线2022-05-30

近日,记者从中科智汇工场了解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黄云团队的“储能过程与能源材料”项目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形成了“复合储热技术及低碳节能系统”,目前已进入科研成果转化阶段。
 
用“弃风电”制热并储存
 
“大型风电场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当某个时期风力很强的时候,产生的电能非常多,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多余的电能无法被有效利用,白白浪费掉了,成了‘弃风电’。如果用‘弃风电’制热,并储存起来,就可以在供热等场景中再次应用。这不仅减少浪费,还能为供暖企业创造额外收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化工研究部“储能过程与能源材料”课题组带头人黄云研究员介绍,近年来,储热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它可以有效支撑“零碳供热”“零碳建筑”等应用场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分布式电站微能源系统(百千瓦级)
 
记者了解到,就像电池可以充电、放电一样,储热系统可以储存、释放热量,但它的技术难度相比充电电池具有差异性。
 
“电源电压等级通常是标准电压,但储热装置不同,面对的热源温度范围非常宽。比如,工业液态渣余热可以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而工业废水的温度只有几十摄氏度,不同集热技术也使光热系统热能温度产生差异。这对储热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黄云介绍,储热温度、储热密度、储热成本成为制约储热技术发展的三大瓶颈。
 
热储能实现突破面向商业推广
 
在研究过程中,黄云课题组在储热材料研发上下足了功夫。一方面,要提高储热材料的密度,从而减小储热装置的体积,节约占地面积。另一方面,要降低储热材料的成本,有利于实现商业推广,课题组把目光聚焦在工业废渣上。
 
此外,课题组还开展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包括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定型微封装、储热单元多尺度传热强化、储热系统集成与动态优化等,形成了领域先进的复合储热技术体系。
 
据悉,中科智汇工场已经为课题组匹配了专属技术经理人,提供知识产权与法律顾问、“CAS空间”入驻办公、产业资源与地方市场资源对接等服务,进一步支持项目开展原型开发、市场价值验证和商业模式设计等工作,对中国科学院早期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着力突破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的瓶颈。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海信日立清洁供热低碳解决方案亮相清
中德清洁供热大会暨技术论坛在京隆重
节能家居体验 博世冷凝技术出大招
“余热回收”闯出技术性减排新路径
城市供热超低排放技术有望获突破
方快锅炉:低氮技术的实践者
2015博世热力技术中国核心经销商大会成
住宅推广供暖新技术 到底难在哪?
北京首次使用监控技术保障正常供暖
山东出台锅炉低氮燃烧技术规范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机电工程委员会(英文译名:Prefabricat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mittee;缩写:PMC;简称:中设协装配委)是在原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基础上,于2025年3月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批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