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陆续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来源:央广网2020-10-16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气温逐渐走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关键时期。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后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遭遇入秋以来第一次区域性PM2.5污染过程,其中,区域内污染最重的石家庄市PM2.5小时浓度接近每立方米150微克,这让不少人又开始担忧秋冬“雾霾季”的到来。

今年秋冬季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本月陆续启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临门一脚”如何提升蓝天“成色”?

根据生态环境部9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5.3%,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7%。进入秋冬季后,防控重污染天气只会更难。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用“一增、一减”来描述其中的变化,他说:“由于取暖的原因,秋冬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平时额外增加大约30%。此外,秋冬季比春夏季环境容量平均要小30%左右,一旦近地面的风速小于2米/秒,逆温导致的边界层高度降到500米以下,相对湿度高于60%,大气环境容量就会进一步减少50%~70%,因此极易诱发重污染天气。”

本月,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已陆续部署开展大气重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河北邢台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环境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提升企业环境治理水平。邢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副科长韩旭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加密监测的频次,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出污染源,分类施治,进一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作为全国PM2.5浓度最高的两个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均为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期间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5%以上。根据生态环境部此前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了全面完成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今年上述区域将有两阶段污染防治目标。其中,在今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两区域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而第二阶段为明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均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给出的建议是,精准施策,精细化管理。他说:“未来京津冀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最主要的就是进一步地精细化管控、精细化治理,并有针对性地、差异化地对待不同污染源,使重污染尽快消失。”

按照生态环境部明确,在今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要基本完成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基本建成无散煤区。各城市还需要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与此同时,精细化的要求也将贯穿于对重点行业、重点涉气企业的管理之中。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今年秋冬,各地将进一步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并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

刘友宾说:“今年将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大到39个,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生产工艺,确定不同分级指标。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则需依法加大减排措施力度。对于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可在严格流程认定的前提下列入豁免,在重污染预警期间可正常生产经营。”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京津冀地热发展迎来黄金期
质检总局发文严格京津冀锅炉市场准入
京津冀供热协同发展合作交流研讨会在
京津冀有望建设超大供热体系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英文译名:China Association of Plant Engineering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缩写:CNPBC;简称:中设协装配中心 或 中设协装配式建筑产业中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