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省市两会代表委员话供暖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3-04-18

 201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将公共供暖向南方地区延伸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后,受到了相关政府、专家、媒体和百姓大众的各方关注。此后随着2012全国经历了28年来最冷的冬天,平均气温下降到零下3.8℃,南方多省区持续低温甚至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南方供暖话题再次被广泛关注,住建部对此也有正式回应。2013年地方 两会 之后,南方省市的 两会 代表更是对南方供暖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让广大读者了解南方省市“两会”代表有关 南方供暖的看法,我们特意推出了“南方省市‘两会’代表委员话供暖”专题。

  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从战略高度解决南方城市的供暖问题 

  我在“南方冬季供暖”提案提交一年以来,参与了一些更加深入的调研工作。调研表明,南方冬季供采暖的确十分必要,切实可行,并具有创新意义,是利国利民 的一件大事,无论从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和健康品质,还是从扩大内需及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深厚的民意背景和长远的发展需求。

  一、“南方冬季供采暖”必要与紧迫性

  必要性——调研表明,在我国,实施“南方冬季供暖或采暖”已得到了绝大多数南方居民的赞成。一年来,社会上很多群众、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体形成了必要性的共识。即使存在一些“争议”,也主要集中表现在能否操作和如何实施的问题上。

  紧迫性——调研表明,在我国实施南方冬季供采暖已经十分紧迫,绝大多数南方居民表示出急迫的心情,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是希望政府早日表态,目前已存 在有民怨的倾向;二是对有的专家的谨慎见解误解为不支持,有迁怒于官方的情绪;三是产业界有积极但盲目介入的姿态,可能出现无序操作的混乱趋势。

  二、“南方冬季供采暖”的重要意义

  从积极和乐观的角度来看待我国南方冬季供采暖问题,它不但不是一个大包袱,还是一个利国利民发展的好机会。

  民生工程——广大民众积极赞成实施南方冬季供采暖,更多表现出一种福利性取向,多数人把这项工程理解为是民生福祉,上升到公平正义、社会进步的高度。大 部分人认为,应该把南方冬季供采暖作为一个民生工程,甚至有网友提出“温暖中国”的提法,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并列。南方冬季供采暖其政治 意义一点不不亚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大工程。人们应在政治上意识到,实施南方冬季供暖或采暖这项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一个好机会。

  内需工程——来自经济学家、产业界、企业家等的意见表明,南方冬季供暖或采暖是一个十分可观的内需大工程,对刺激消费、扩张市场、增加生产、充实服务 业、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等都有很多益处,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效应链。在人民网发表的《南方冬季采暖是一个内需大工程》文章 中,详细阐述了专家们在南方冬季供暖或采暖在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拉动内需作用,认为在目前我国保增长的“三驾马车”面临外贸下降、 内需不足、只剩下投资拉动的被动局面下,实施南方冬季供暖或采暖是一个拉动新内需的好机会。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按照党的“十八大”提 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方向,结合迎接以分布式新能源和互联网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尝试有别于集中供采暖的“北方模式”的南方试验,建立一套以新能源、分布式、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轨道上与北方开展创新竞赛,力争 为下一步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寻找到一些创新点和亮点。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以新能源、分布式、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南方冬季供暖或采暖新模式,其降低能 耗、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是我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好机会。

  为此建议:

  一、明确统一“南方冬季供采暖”定义

  目前集中或统一“南方冬季供采暖”定义不严谨、存在歧义和误解,需要予以引导性明确定义,强调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集中或统一“南方冬季供采暖”的定义, 既包括可能的集中供暖方式,也包含分布或自主的其它采暖形式,统一或集中的概念和含义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有统一的规划和 布局,以及可行的实施方式,并根据当地的条件适当地纳入社会福利或保障体系。目前各地可实施的供采暖方式有以下几类,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集中供暖——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借鉴北方模式开展集中供暖,但是在政策层面不宜出台“国家级”政策,而是应该“发行地方粮票”即地方政策,避免在更大范围内的不公平;

  分布式供暖——在大部分地区,提倡采取分布式小范围供暖的方法,主要是依托新能源和循环经济能源的分布式特点,就地取材,从当地实际出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自助式采暖——在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地方,引导和规范消费单位开展自助式采暖,重点实施传统能源及其终端设备的节能改造,鼓励使用新能源和循环经济能源;

  个体取暖——在分散的个体取暖情况下,发挥成本价格调节机制的作用,鼓励淘汰传统能源和高能耗终端设备,同时对特困人群给予适当补贴。

  统一“南方冬季供采暖”概念,也是为了强调这是个一体化的复合式系统工程:集中供暖——分布式采暖——全部保暖,并强调从各地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具体方式有:

  统分结合——在大的区域内,从宏观上应实施集中采暖与分布式采暖相结合,两种模式可以共存。

  供保结合——在实施集中供暖或分布式采暖的同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保暖,以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用户结合建筑节能改造,积极实施墙体、门窗、屋顶等房屋保温工程。

  冷暖联供——引导消费和供给双方尽可能避免单热单冷,鼓励实施冷暖联供,在技术设备上关联耦合,将冬季制热与夏季制冷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峰谷配合——在主要依靠电力取暖的模式下,鼓励介入削峰填谷,借助蓄能技术和设备更多地使用谷电,减少用电负荷,降低取暖成本;

  亦用亦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消费者自己生产能源,例如利用工业余热、固废发电、屋顶光伏发电的“金太阳工程”等,自用之余可以并网外供。

  二、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思路

  南方地区地方政府及消费者在实施冬季供采暖时,相对于“北方模式”应更加“自主”和创新,即不完全模仿复制“大集中”的北方模式,同时,在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在战略思路上实施四个创新。

  1.操作方式创新

  有别于“北方模式”大集中的单一模式,从南方地区各地不同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地的需求强度、资源禀赋、能力范围等特殊情况,选择供暖、采暖、保暖措施,不搞统一模式和一刀切。

  2.能源供给创新

  有别于基本上都是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北方模式”,主要使用地热、生物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鼓励开发余能利用、废弃物及入侵植物燃料化等循环经济能源,过渡性地减少和优化使用化石能源,大幅度减少排放。

  3.基础设施建设创新

  有别于“北方模式”中政府包打天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市场化机制运行,利用经济杠杆,辅之以政府的节能减排、民生福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扶持政策,让南方冬季采暖形成有利可图的市场业务。

  4.运行管理创新

  有别于“北方模式”运行管理的传统模式,主要依靠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从头打造建设施工标准、分户计量系统、智能电网接入、供应商电子商务等智能化机制,建设一套崭新的新能源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运行管理体系。

  三、相关部委尽快出台指导意见和实施政策

  建议国家发改委以国家层面尽快组织调研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出台指导意见,配套规划、标准,引导社会化发展。

  1.组织调研论证

  建议国家发改委官方尽快出面成立专项宏观指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开展调研论证,研究制定发展方向和总体战略,面向全国征求意见。在经过调研论证、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的规范程序后,形成官方决策予以指导。

  2.尽早发布《指导意见》

  建议明确战略方向——南方冬季供采暖不盲目照搬“北方模式”,鼓励各地大胆创新试验。在操作方式上: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发展集中供暖或分布式采暖,突 出强调实施保暖联动;在能源利用上:明确新能源优先,循环经济能源补充,化石能源减量和优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倡导主要利用市场化方法,以企业和用户为 主体,政府指导和扶持;在运营管理上:鼓励实施信息化,智能化,自控化,自动化的管理创新。

  建议提出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 南方冬季供采暖工作的保障措施,实施指导、引导、规范、扶持。在组织保障上:南方地区各级政府成立专项办公室,设专人负责,拨专项经费,统筹协调;在政策 保障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层次出台相关财政、税收、市场、产业、消费等政策,明确国家财政鼓励办法,推动整体健康发展;在技术保障上:国家以发展战 略、政策、规划、标准等形式推行技术保障措施,积极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开展招标活动,以技术进步推动南方冬季供采暖。

  南方冬季供采暖问题是近年来群众呼声很高的一件事,特别是今年冬季出现罕见严寒,使这一问题更加成为全社会的关注话题,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国家早表态、早动作。希望有关部门及早给予回复。

  杭州市政协委员胡惠芬等:杭州冬天能否集中供暖? 

  杭州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多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指出:杭州能不能把冬季集中供暖提上议事日程?

  政协委员:孩子们小手长满冻疮,让人心疼不已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胡惠芬和市政协委员、凤凰卫视浙江区总裁葛继宏联名写了一个提案:近年来极端气候频现,寒冷南移,已渐入老龄社会的杭州老人和病人难以过冬。建议把杭城冬季采暖工程打造成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主任吴挺是杭州人,曾在北京工作过,对南北“过冬”差异感受深刻:“南方城市的阴冷给人的寒冷感受,比北方难熬多了。”

  没有集中供暖但冬季又阴冷的杭州等南方城市,目前主要依靠电力进行分散取暖,如空调、电暖器、电热毯等。对供电部门来说,一到冬季就进入了“用电高峰期”,前些年甚至出现过“电荒”。

  吴挺认为,如果让居民自行取暖,任由取暖方式自由化发展,将不利于城市节能减排。他表示“冬季供暖既是新形势下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生态问题。”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德力西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柴艳的观点同吴挺相似。她提出,如果全市集中供暖难以实现,能否在各个中、小学率先实现集中供暖?“杭州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孩子们冻得长满冻疮的小手,看着让人心疼不已。”

  杭州曾经尝试集中供暖

  其实,杭州曾尝试过集中供暖。不过,对居民用户来说,供的不是北方那种屋子里的暖气,而是24小时热水。

  杭州市燃气集团公司总经理俞建国对这桩往事最清楚,他曾经在杭州热电厂工作多年,其中有10年时间在杭州热力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杭州集中供暖的试点。

  杭州热电厂1984年在北大桥化工区投产,主要给那一带造纸、印染等轻工行业供电。后来为充分利用热电厂的富余热力,于1997年成立了杭州市热力有限公司,为其他企业集中供暖。

  根据当时的规划,供热范围为大关路以南、凤起路以北、教工路以东、建国路以西,包括武林广场在内的5.16平方公里的区域。

  俞建国记得,当时杭州大厦、杭州游泳馆、浙江省新华书店等单位,白马公寓、中大文锦苑、深蓝广场、双牛大厦等28个居民住宅小区的1.1万多户居民,都 能用上24小时热水。“由于供暖效率相对不高,热水到每个小区,每吨的价格要二三十元,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价格很多居民喊贵。”俞建国说。

  2009年,热电厂搬迁,杭州在集中供暖上的尝试至此告一段落。

  一批原有集中供热小区出于环境、使用成本以及居民意见等多方面考虑,基本都不再集中供应热水,各自分装了热水器;杭州百货大楼、杭州大厦等,则采用自建燃气锅炉的方式来替代。

  大范围集中供暖希望渺茫

  单从技术上来说,杭州可以做到大范围集中供暖,但实施起来困难很多,希望渺茫。

  先说天然气供应,杭州现有供气不算充裕,集中供暖需要的天然气会更多,“气”从何来?

  有了“气”以后,还要再通过热电厂转化成热量。主城区供暖,起码需要五到六个热电厂提供热源。考虑到能耗,也不能建得太远,最好是在绕城公路附近,而一 个热电厂就要100亩以上的土地。显然,没地方建造。即便建好了,还有个高压管网铺设的问题。“别看杭州马路上面这么繁忙,马路底下的管网比路面上还要密 密麻麻。”俞建国说。自来水、燃气、电力、电信……都是管网,要再铺一张网,谈何容易,而且高压管网的成本远远大于普通的燃气管网和自来水管网。再者,南 方北方的房屋建筑结构也大相径庭。南方的墙壁普遍比较薄,一般也就20多厘米,窗户普遍开得多、开得大,落地窗比比皆是。一句话,透气性好,保暖性差。

  而北方的房子,越往北墙壁越厚,又因为气候干燥,窗户也造得小,这种结构使得暖气的利用率很高。

  专家意见:有条件的新建小区、学校可考虑使用分布式能源实行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真的一点儿可行性都没有吗?也不是。

  杭州市政协委员吴挺建议,可考虑推广“分布式能源”,比如在一个小区、一幢楼做到集中供暖,也可以并网运行。这样可以尽量少“伤筋动骨”,也能马上看到效果。

  作为第一批研究和实践杭州集中供暖的专家,俞建国也赞同利用“分布式能源”进行小范围供暖。

  浙江省的第一个燃气分布式能源的试点,就建在七堡燃气基地,它用4台65千瓦的燃气微型发电机,实现了3幢办公大楼、近1万平方米面积的全部用电、暖气 和冷气 冬天供暖夏天制冷 、24小时生活热水。分布式能源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目前的主流方向,采用的能源有天然气、轻柴油以及电、热能等。像七堡燃气基 地这样的楼宇式分布式能源,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虽然比传统用能方式的投入成本高出不少,但使用成本低了一大截,从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

  俞建国认为,根据杭州的地理气候特点、城市规划定位,比较适合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有条件的新建小区、学校,完全可以考虑使用分布式能源实现集中供暖。”

  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在四川省建集中供暖设施暂不具备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4日接受专访,在谈到四川省集中供暖时,他称“暂不具备条件”,但高原地区能否实施“还在研究”。

  何健指出:“集中供暖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需要从全局考虑其利弊,进行科学研究,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可行性方案来做决策。从全国范围来看,据现 在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四川省目前还不具备全域集中供暖的条件,也不能显现出集中供暖的优势。”不过他同时透露,四川省高原地区能否实施集中供暖,四川省 住建厅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重庆市政协委员蒋万跃:集中供暖应纳入重庆市发展规划 

  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该市政协委员蒋万跃提出提案建议:集中供暖应纳入重庆市发展规划。

  蒋万跃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炎炎夏日,群众纳凉的方式从蒲扇到电风扇、再到空调不断升级换代。但寒冬腊月,却成了重庆市民最羡慕北方人的季节,广大市民热切希望将集中供暖纳入重庆市发展规划。

  他提到提议集中供暖的原因:

  一、严寒天气使集中供暖成为群众的热切希望。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温度标准为16℃ 18℃,供暖时间长达半年。2002年至2012年,重庆低于10℃ 的天数依次为74、89、89、102、94、83、93、89、85、96、112天。北方湿度约为20%,重庆湿度基本在70%以上,按照每增加10 百分点的湿度体感温度降低度计算,近十年重庆主城区温度低于5℃的时间约为75 90天,从冬季持续低温的天气考虑,重庆地区有必要采取供暖措施。

  二、集中供暖是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需要。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0 26℃,如果偏离太多,就会影响学习效率、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冬季阴冷潮湿的恶劣天气极易引发各种疾病。截至2009年,重庆市60岁以上市民达到了513万人,占全市人口16.32%;0 14岁的人口为 48980万人,占总人口的16.98%;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3.3%。在冬季,一旦遇到大幅降温,儿科医院里呼吸道疾病小孩的急诊量急剧上 升,老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未能迈过冬天的事情时有报道。为了给重庆的老人和孩子温暖的冬天,有必要采取供暖措施。

  三、集中供暖能避免分散取暖的种种弊端。重庆目前冬季取暖的设备主要有空调、壁挂炉、电热毯、烤火炉,这几种取暖设备能耗大,加大了重庆地区冬季用电负荷;同时由于房屋的保暖性较差导致能耗效率低。此外,冬季火灾多数起因于各种不安全的取暖器具和行为。

  四、冬季的取暖本是一种社会福利。在北方长期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人民群众的集中供暖问题,供暖也就成为人人享有的社会福利,对居住棚户区无法享受集中供暖的居民,政府也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或给予补贴。享受冬季取暖的社会福利,是重庆人民应有的权利。

  五、部分城市已先行先试。我国南方的部分城市已率先启动集中供暖工程。如合肥实行在主城区、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等部分城区集中供暖,目前覆盖8万多户 居民。武汉市前两年就开始实施“冬暖夏凉”工程,在武昌片区以及关山片区集中供暖,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覆盖5万户居民。徐州从2010年开始大规模 集中供暖,目前已覆盖小区260多个,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覆盖小区的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今年1月的《人民日报》连续几天开辟“民生调查”专版讨论南方集中供暖问题,可见冬季的集中供暖问题不是小事,是事关民生、事关百姓温暖的大事。

  为此建议:

  1.规建问题要算帐。冬天集中供暖,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既是老百姓的呼声诉求,也是政府的公共责任。为了冬天老百姓的温暖,市政府应尽早将集 中供暖提到议事日程上,将集中供暖统筹规划纳入重庆市长期发展规划之中。我市的经济状况在逐年改善,用于民生的投入也应逐年增加,发展为了人民,改革成果 需要人民共享。

  2.发改委牵头,成立规划、城建、国土、市政、勘察、设计、交通、公安、消防、安检、质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集中供暖可行 性调研小组。同时聘请集中供暖全系统技术支撑各环节的专家参与调研。待调研报告形成后,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市民、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的意见后决策。

  3.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分片实施、分段推进”等运行机制,在我市部分新建城区给予优惠政策,先行先试,让重庆市民能早日在“暖冬”中生产生活。

  4给予并实施优惠政策。建议政府在没有解决集中供暖问题之前,把涉及千家万户的冬季取暖的公共福利问题解决好,发放一定数量的冬季取暖补贴,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的成果和政府的关怀。

  湖南省人大代表吴和枝:建议湖南冬天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 

  厚厚的冬装,回到家中仍是暖意浓浓。湖南人也能否像北方人一样享受冬季的集中供暖,在本次“两会”上,湖南省人大代表吴和枝就提交了《关于南方地区集中供暖的建议》。

  湖南冬天已达北方供暖标准

  “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于16℃。”吴和枝介绍,近年来,冷空气不断南下,把雨雪分界线推到了长江以 南,造成南方多个省市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她说,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时,长江流域室内温度一般不到10℃,比北方地区低1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甚至在0℃ 以下。“湖南省是南方具有代表性、且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吴和枝认为,天气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湖南大部分城市仍没有建立实施相应的供暖工程。

  常用取暖方式不低碳不安全

  入冬后,湖南省居民除添加衣被外,多采用空调、电暖炉、电热毯、煤炉及木炭等方式取暖。“由于各家各户分散使用,不仅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存在严 重安全隐患。”吴和枝介绍,因湖南省地处长江流域,河流、湖泊众多,空气比较潮湿,一旦寒潮来临,比北方地区显得更加寒冷,易使人体血压产生波动和心脑血 管发生意外,尤其是体质虚弱的老人、孕妇、产妇、儿童对寒冷的耐受性差,更易患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

  同时,不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仍以煤炉、木炭烤火为主,往往只注意保暖,忽略了通风,常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这已成为南方地区居民冬季夺命杀手。

  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电暖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保温效果并不理想,舒适性较差,且电力负荷加重,能耗偏高,费用不合算,难以达到整体化、大众化的效果。

  集中供暖湖南内外条件成熟

  吴和枝说,集中供暖早已是北方城市不可缺少的民生设施,湖南省实行集中供暖的内外条件已日趋成熟,建议尽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规划。

  吴和枝介绍,集中供暖不仅能提高供热质量,保持室内恒定适宜的温、湿度,实现热水随时取用,有效改善生活环境,而且能合理利用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建议 将湖南省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全额投入建设资金,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大力研发 和利用核能、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从而减少对于电能的依赖,同时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做到更节能、更环保。

  吴和枝还认为,集中供暖项目建设势必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举措。吴和枝说:“建议省政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展样板示范,上下整体联动,特别是发挥城市规划、建设、能源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为民谋利。”

  江西政协委员李江山:可开展南方供暖试点 

  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南昌开幕。江西省政协香港界别委员李江山提交提案,建议江西出台相关法规,支持江西省部分城市开展集中供暖试点。

  李江山的提案显示,1月4日11时25分,江西电网负荷达到历史最高1406万千瓦,其中南昌电网达260.06万千瓦,局部地区开始执行“有序用电”。

  按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暧的分界线是秦岭 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 18℃。

  22日下午,李江山委员在参加政协港澳界别分组讨论会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江山表示,“我在江西生活了10年,南方地区雨雪天气日益增多,湿气又重, 这种天气对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影响已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等取暖设备的大量使用必将导致用电负荷持续提高。”

  李江山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南方集中供暧”课题攻关,破解“南方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况复杂,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以及供暖时间较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增加年运行费用”等难题。

  李江山认为,可以在江西开展分布式的集中供暖试点,在方向上,主要考虑新能源;在操作上,主要以市场化为主,以政府扶持为辅。

  李江山建议,应当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扶持太阳能和地热集中供暖,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既可以推动江西省集中供暖建设,也有利于帮助江西光伏企业走出困境和做大做强。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英文译名:China Association of Plant Engineering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缩写:CNPBC;简称:中设协装配中心 或 中设协装配式建筑产业中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