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空调市场:“新风”“除病毒”成风口-暖通制冷空调在线

疫情冲击下的空调市场:“新风”“除病毒”成风口

来源:中国家电网2020-03-25

       空调行业从不缺少话题,从2019年的“能效虚标”事件到“双十一”的价格战,但都或在玩概念、或为清库存,技术的创新却少被提及。进入2020年,疫情的突然来袭,也让健康功能上位,空调行业也从“价格战”回归“价值战”,而“除病毒”和“新风”也成为新的风口。
 

       疫情之下,“换新风”“除病毒”成痛点
 

       根据GFK与中怡康的联合调研,当下,消费者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流行疾病。而新冠疫情正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空调行业也不例外。
 

       中怡康分析,新冠肺炎正加速推动空调产品升级,健康系卖点加速普及。叠加全方位杀菌与呵护效果的健康冰洗产品将会受到市场热捧,另外高端的新风空调、“空净一体”空调也将加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1-11周,线下空调市场新风空调零售量同比增长236.0%,零售额同比增长101.3%。新风空调对室内通风换气和疫情的防控大有帮助,换气效率比简单的开窗要高很多
 

       而在疫情发生后,多家行业巨头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纷纷推出具有高温杀菌的空调,以契合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对于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
 

       乱象盛行,“玩概念”成行业固疾
 

       如今的空调市场,各种概念层出不穷,“无风感”“自清洁”“巨省电”等概念,也让消费者一时之间难以抉择,但这些多是噱头,缺乏验证。
 

       以市场上宣传很火的“无风感”为例,专业人士透露:“无风感”事实上从通过在板上打孔,牺牲了制热制冷效率。而真正的“无风感”需要通过改变控制气流方向,技术难度非常大,只有少数企业在做。
 

       而另一项企业热衷宣传的“自清洁”技术,其在本质上属于内部抑菌技术,已经使用多年十分成熟且成本较低,行业内主流品牌在抑菌翅片及自清洁功能上属于行业标配,并不是新技术突破,另一维度,也是在技术上更难实现的“空间清洁”被忽略。
 

       新风+除病毒,“技术派”价值凸显
 

       3月10日,中家院成立的唯一面向用户体验的产品评测实验室(UET测评)的报告:海信新风增氧空调X800在开启新风增氧功能后,3分钟内新风可被送达房间各处,并可有效提升氧气浓度;而另一款新风增氧空调海信X630则实现空净合二为一,引进新风量可达到 90m3/h。净化效率高达92%。
 

       而在“除菌”“除病毒”领域,“技术派”海信早也早有布局。其采用的HEPA滤网技术病毒去除率较高可达99%,Hi-nano离子风技术病毒去除率也可达98.85%,并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
 

       3月18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公布的报告显示:海信X630新风增氧等4款空调通过了“流感病毒H1N1/手足口病毒EV71病毒”去除率检测,成为2020年首批具有除病毒能力空气净化家电优势产品。而海信也是家电行业唯一一家通过检测的空调品牌。
 

       而在一周前,海信多款空调也通过了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进行的病毒净化能力测试,其中海信舒适家T600健康负离子壁挂式空调对“H1N1病毒”的去除率达到了98.59%,“手足口EV71病毒” 1小时去除率可达98.65%。
 

       凭借“新风增氧技术”“除病毒除菌” 硬核技术加持,海信空调也迅速抢占2020年空调市场的风口。数据显示,在万元价位的高端空调柜机市场,海信新风空调占有率高达44.10%,成为行业双寡头品牌之一。


《暖通制冷空调》杂志(月刊)竭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010-63381153)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装修前后新风系统如何选型?
携手共赢 | 松下中央空调新风河南、安
格力臻新风 | 拯救室内空气,畅享鲜净
朴勒新风与海信日立达成战略合作
麦克维尔HRB-C中央调湿型新风机让建筑自
全热交换新风净化机,格力中央空调给
空调房“缺氧”?日立新风系统为夏季
山东省鼓励全装修商品住宅加装新风系
动力出奇迹|三菱重工除湿神器SAFD新风
一图读懂 | 海信新风换气机,呵护健康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机电工程委员会(英文译名:Prefabricat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mittee;缩写:PMC;简称:中设协装配委)是在原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基础上,于2025年3月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批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