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四)
来源:未知2012-03-28
7.3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
主控项目
7.3.1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应完好无损伤,接口严密,启闭部分灵活。
检验方法:观察及手扳检查。
一般项目
7.3.2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标高的允许偏差符合表7.3.2的规定。
7.3.3 浴盆软管淋浴器挂钩的设计,如设计无要求,应距地面1.8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表7.3.2 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标高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1
|
大便器高、低水箱角阀及截止阀
|
+10
|
尺量检查
|
2
|
水嘴
|
+10
|
|
3
|
淋浴器喷头下沿
|
+15
|
|
4
|
浴盆软管淋浴器挂钩
|
+20
|
7.4.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
主控项目
7.4.1 与排水横管连接的各卫生器具的受水口和立管均应采取妥善可靠的固定措施;管道与楼板的接合部位应采取牢固可靠的防渗、防漏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和手扳检查。
7.4.2 边境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接口应紧密不漏,其固定支架、管卡支撑位置应正确、牢固,与管道的接触应平整。
检验方法:观察及通水检查。
一般项目
7.4.3 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的允偏差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表7.4.3 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次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横管弯曲度
|
每1m长
|
2
|
用水平尺量检查
|
横管长度≤m,全长
|
<8
|
|||
横管长度>10m,全长
|
10
|
|||
2
|
卫生器具的排水管口及横支管的纵横坐标
|
单独器具
|
10
|
用尺量检查
|
成排器具
|
5
|
|||
3
|
卫生器具的接口标高
|
单独器具
|
+10
|
用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
成排器具
|
+5
|
7.4.4 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径和最小坡度,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7.4.4的规定。
表7.4.4 连接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管径和最小坡度
项次
|
卫生器具名称
|
排水管管径(mm)
|
管道的最小坡度(‰)
|
|
1
|
污水盆(池)
|
50
|
25
|
|
2
|
单、双格洗涤盆(池)
|
50
|
25
|
|
3
|
洗手盆、洗脸盆
|
32—50
|
20
|
|
4
|
浴盆
|
50
|
20
|
|
5
|
淋浴器
|
50
|
20
|
|
6
|
大便器
|
高低、水箱
|
100
|
12
|
自闭式冲洗阀
|
100
|
12
|
||
拉管式冲洗阀
|
100
|
12
|
||
7
|
小便器
|
手动、自闭式冲洗阀
|
40—50
|
20
|
自动冲洗水箱
|
40—50
|
20
|
||
8
|
化验盆(无塞)
|
40—50
|
25
|
|
9
|
净身器
|
40—50
|
20
|
|
10
|
饮水器
|
20—50
|
10—20
|
|
11
|
家用洗衣机
|
50(软管为30)
|
|
检验方法:用水平尺和尺量检查。
8 室内采暖系统安装
8.1 一 般 规 定
8.1.1 本章适用于饱和蒸汽压力不大于0.7MPa,热水温度不超过130℃的室内采暖系统安装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8.1.2 焊接钢管的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32mm,采用焊接。镀锌钢管的连接见本规范第4.1.3条。
8.2 管道及配件安装
主控 项 目
8.2.1 管道安装坡度,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不同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
2 气、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道,坡度不应小于5 ‰;
3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检验方法:观察,水平尺、拉线、尺量检查。
说明:
8.2.1 管道坡度是热水采暖系统中的空气和蒸汽采暖系统中的凝结水顺利重要措施,安装时应满足设计或本规范要求。
8.2.2 补偿器的型号、安装位置及预拉伸和固定支架的构造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现场观察,并查验预拉伸记录。
8.2.3 平衡阀及调节阀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后应根据系统平衡要求进行调试并作出标志。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查验产品合格证,并现场查看。
8.2.4 蒸汽减压和管道及设备上安全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后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查验产品合格证及调试结果证明书。
8.2.5 方形补偿器制作时,应用整根无缝钢管煨制,如需要接口,其接口应设在垂直臂的中间位置,且接口必须焊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2.6 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并与管道的坡度一致;如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必须设排气及泄水装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 项 目
8.2.7 热量表、疏水器、除污器、过滤器及阀门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查验产品合格证。
8.2.8 钢管管道焊口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5.3.8的规定。
8.2.9 采暖系统入口装置及分户热计量系统入户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维护和观察。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8.2.10 散热器支管长度超过1.5m时,应在支管上安装管卡。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8.2.11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热水干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蒸汽干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2.12 在管道干管上焊接垂直或水平分支管道时,干管开孔所产生的钢渣及管壁等废弃物不得残留管内,且分支管道在焊接时不得插入干管内。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2.13 膨胀水箱的膨胀管及循环管上不得安装阀门。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2.14 当采暖热媒为110~130℃的高温水时,管道可拆卸件应使用法兰,不得使用长丝和接头。法兰垫料应使用耐热橡胶板。
检验方法:观察和查验进料单。
8.2.15 焊接钢管管径大于32mm的管道转弯,在作为自然补偿时应使用煨弯。塑料管入复合管除必须使用直角弯头的场合外应使用管道直接弯曲转弯。
8.2.16 管道、金属支架和设备的防腐和涂漆应附着良好,无脱皮、起泡、流淌和漏涂缺陷。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
8.2.17 管道和设计保温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4.4.8的规定。
8.2.18 采暖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8的规定。
表8.2.18 采暖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8的规定。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1
|
横管道
纵、横
方向弯曲
(mm)
|
每1m
|
管径≤100mm
|
1
|
用水平尺、直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
管径>100mm
|
1.5
|
||||
全长
(25m以上)
|
管径≤100mm
|
≯13
|
|||
管径>100mm
|
≯25
|
||||
2
|
立管垂直度(mm)
|
每1m
|
2
|
吊线和尺量检查
|
|
全长(5m以上)
|
≯10
|
||||
3
|
弯管
|
椭圆率
Dmax—Dmin
______________
Dmax
|
管径≤100mm
|
10%
|
用外卡钳和尺量检查
|
管径>100mm
|
8%
|
||||
折皱不平度(mm)
|
管径≤100mm
|
4
|
|||
管径>100mm
|
5
|
注:Dmax,Dmin分别为管子最大外径及最小外径
8.3 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
主控 项 目
8.3.1 散热器组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8.3.2 水泵、水箱、热交换器等辅助设备安装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按本规范第4.4节,和第13.6节的相关规定执行。
一般 项 目
8.3.3 散热器组对应平直紧密,组对后的平直度应符合表8.3.3规定。
表8.3.3 组对后的散热器平直度允许偏差
项次
|
散热器类型
|
片数
|
允许偏差(mm)
|
1
|
长翼型
|
2—4
|
4
|
5—7
|
6
|
||
2
|
铸铁片式
钢制片式
|
3—15
|
4
|
16—25
|
6
|
检验方法:拉线和尺量
8.3.4 组对散热器的垫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组对散热器垫片应使用成品,组对后垫片外露不应大于1mm。
2 散热器垫片材质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耐热橡胶。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8.3.5 散热器支架、托架安装,位置应准确,埋设牢固。散热器支架、托架数量,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如设计未注时,则应符合表8.3.5的规定。
表8.3.5 散热器支架、托架数量
项次
|
散热器型式
|
安装方式
|
每组片数
|
上部托钩或卡架数
|
下部托钩或卡架数
|
合计
|
1
|
长翼型
|
挂墙
|
2—4
|
1
|
2
|
3
|
5
|
2
|
2
|
4
|
|||
6
|
2
|
3
|
5
|
|||
7
|
2
|
4
|
6
|
|||
2
|
柱型
柱翼型
|
挂墙
|
3—8
|
1
|
2
|
3
|
9—12
|
1
|
3
|
4
|
|||
13—16
|
2
|
4
|
6
|
|||
17—20
|
2
|
5
|
7
|
|||
21—25
|
2
|
6
|
8
|
|||
3
|
柱型
柱翼型
|
带足落地
|
3—8
|
1
|
—
|
1
|
8—12
|
1
|
—
|
1
|
|||
13—16
|
2
|
—
|
2
|
|||
17—20
|
2
|
—
|
2
|
|||
21—25
|
2
|
—
|
2
|
检验方法:现场清点检查
8.3.6 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如设计未注明,应为30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8.3.7 散热器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3.7的规定。
表8.3.7 散热器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1
|
散热器背面与墙内表面距离
|
3
|
尺量
|
2
|
与窗中心线或设计定位尺寸
|
20
|
|
3
|
散热器垂直度
|
3
|
吊线和尺量
|
8.3.8 铸铁或钢制散热器表面的防腐及面漆应附着良好,色泽均匀,无脱落、起泡、流淌和漏涂缺陷。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
8.4 金属辐射板安装
主控 项 目
8.4.1 辐射板在安装前应作水压试验,如设计无要求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2~3min压力不降且不渗不漏。
8.4.2 水平安装的辐射板应有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回水管。
检验方法:水平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8.4.3 辐射板管道及带状辐射板之间的连接,应使用法兰连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5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
主控 项 目
8.5.1 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
检验方法:隐蔽前现场查看。
8.5.2 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8.5.3 加热盘管弯曲部分不得出现硬折弯现象,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塑料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8倍。
2 复合管: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5倍。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一般 项 目
8.5.4 分、集水器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高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及产品说明书,尺量检查。
8.5.5 加热盘管管径、间距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
检验方法:拉线和尺量检查。
8.5.6 防潮层、防水层、隔热层及伸缩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填充层浇灌前观察检查。
8.5.7 填充层强度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作试块抗压试验。
8.6 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
主控 项 目
8.6.1 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2 高温热水采暖系统,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3 使用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不渗、不漏;
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同时各连接处不渗、不漏。
8.6.2 系统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并清扫过滤器及除污器。
检验方法:现场观察,直至排出水不含泥沙、铁屑杂质,且水色不浑浊为合格。
8.6.3 系统冲洗完毕应充水、加热,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室温应满足设计要求。
待续.....................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