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三)
来源:未知2012-03-27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类别
热水机的检验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三类。
7.2 出厂检验
每台热水机均应作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9规定。
7.3 抽样检验
7.3.1 热水机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按表9的规定。
7.3.2 抽样方法按GB/T 2828.1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7.4 型式检验
7.4.1 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9的规定。
a) 试制新产品;
b) 间隔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c) 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不少于一次;
d) 当产品在设计、工艺和材料等有重大改变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4.2 型式检验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试验。
表9 出厂、抽样和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热水机的检验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三类。
7.2 出厂检验
每台热水机均应作出厂检验。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9规定。
7.3 抽样检验
7.3.1 热水机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按表9的规定。
7.3.2 抽样方法按GB/T 2828.1进行,逐批检验的抽检项目、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7.4 型式检验
7.4.1 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按表9的规定。
a) 试制新产品;
b) 间隔一年以上再生产时;
c) 连续生产中的产品,每年不少于一次;
d) 当产品在设计、工艺和材料等有重大改变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4.2 型式检验运行时如有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应重新试验。
表9 出厂、抽样和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每台热水机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内容应包括:
a) 制造厂名称及商标;
b) 产品型号和名称;
c) 气候类型;
d)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名义制热量、名义产水量、制冷剂代号及其充注量、电源(电压、相数、频率)、保护类别、噪声、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电流、输入功率、水侧压力损失、使用侧水压差(对于提供水泵的机组)等]。
e) 产品出厂编号;
f) 生产日期。
8.1.2 其他标志要求:热水机相关部位上应有标明运行状态的标志「如进、出水口、排污口和制冷剂气阀、液阀等、安全标识(如接地装置、警告标识等)」。
8.1.3 热水机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 制造单位名称;
b)产品型号、名称和商标;
c)净质量、毛质量;
d)包装外形尺寸;
e)执行标准;
f)其他标志(或:有关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分别符合GB/T 6388和GB/T 191的有关规定)。
8.1.4 应在相应地方(如铭牌、产品说明书等)标注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8.2 包装
8.2.1 热水机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各部件应清洁、干燥,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热水机应外套塑料罩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包装箱内,其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规定。
8.2.2 包装箱内应附随机文件,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装箱单。
8.2.2.1 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包括:
---型号和名称;
---出厂编号;
---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检验结论);
---检验员签章;
--检验日期。
8.2.2.2 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主要技术参数,如产品型号和名称、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执行标准、主要技术参数(除铭牌标示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外,还应包括最大总功率、最大运行电流等);
---变工况曲线图;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热水系统图、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等;
---安装说明和要求、使用要求、维修及注意事项。
8.3 运输和贮存
8.3.1 热水机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水淋湿。
8.3.2 热水机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并注意电气系统的防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8.1.1 每台热水机应在明显位置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铭牌内容应包括:
a) 制造厂名称及商标;
b) 产品型号和名称;
c) 气候类型;
d)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名义制热量、名义产水量、制冷剂代号及其充注量、电源(电压、相数、频率)、保护类别、噪声、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电流、输入功率、水侧压力损失、使用侧水压差(对于提供水泵的机组)等]。
e) 产品出厂编号;
f) 生产日期。
8.1.2 其他标志要求:热水机相关部位上应有标明运行状态的标志「如进、出水口、排污口和制冷剂气阀、液阀等、安全标识(如接地装置、警告标识等)」。
8.1.3 热水机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 制造单位名称;
b)产品型号、名称和商标;
c)净质量、毛质量;
d)包装外形尺寸;
e)执行标准;
f)其他标志(或:有关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分别符合GB/T 6388和GB/T 191的有关规定)。
8.1.4 应在相应地方(如铭牌、产品说明书等)标注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8.2 包装
8.2.1 热水机在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处理,各部件应清洁、干燥,易锈部件应涂防锈剂;热水机应外套塑料罩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包装箱内,其包装应符合GB/T 13384的规定。
8.2.2 包装箱内应附随机文件,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和装箱单。
8.2.2.1 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包括:
---型号和名称;
---出厂编号;
---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检验结论);
---检验员签章;
--检验日期。
8.2.2.2 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包括:
---主要技术参数,如产品型号和名称、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执行标准、主要技术参数(除铭牌标示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外,还应包括最大总功率、最大运行电流等);
---变工况曲线图;
---产品的结构示意图、热水系统图、电气原理图及接线图等;
---安装说明和要求、使用要求、维修及注意事项。
8.3 运输和贮存
8.3.1 热水机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水淋湿。
8.3.2 热水机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并注意电气系统的防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热水机水箱名义容量优选值、名义制热量优选值及型号编制方法
A.1 热水机水箱的名义容量优选值如下,单位为L:
300,400,500,6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8 000,10 000,15 000,20 000,25 000,30 000,……(按等差级数递增)。
A.2 热水机的名义制热量优选值如下,单位为KW:
3,4,6,8,10,12,14,16,18,20,25,30,40,60,80,100,120,140,160, ……(按等差级数递增)。
A.3 机组的型号表示方法:
I 表示单相电源(220V,50Hz)
Ⅱ 表示三相电源(380V,50Hz)
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单位:KW
热水机代号
按制热方式分类,一次加热式用Y表示,辅助电加热式+ 一次加热式用DY表示,辅助电加热式+循环加热式用DX表示
结构型式,不带水箱用F表示,自带水箱无代号
K表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S表示水源热泵热水机
D表示低温型热泵热水机,普通型低温型热泵热水机无代号
A.3.1 型号示例:
DKYRS-20I表示使用单相电源(22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20KW的自带水箱空气源一次加热式低温型热泵热水机。
KFXRS-12Ⅱ表示使用三相电源(38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12KW的不带水箱空气源循环加热式普通型热泵热水机。
KFDYRS-160Ⅱ表示使用三相电源(38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160KW的不带水箱空气源辅助电加热式型热泵热水机。
SDXRS-20I表示使用单相电源(22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20KW的自带水箱水源辅助电加热式、循环加热式普通型热泵热水机。
SFYRS-12Ⅱ表示使用三相电源(38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12KW的不带水箱水源一次加热式普通型热泵热水机。
A.1 热水机水箱的名义容量优选值如下,单位为L:
300,400,500,6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8 000,10 000,15 000,20 000,25 000,30 000,……(按等差级数递增)。
A.2 热水机的名义制热量优选值如下,单位为KW:
3,4,6,8,10,12,14,16,18,20,25,30,40,60,80,100,120,140,160, ……(按等差级数递增)。
A.3 机组的型号表示方法:
I 表示单相电源(220V,50Hz)
Ⅱ 表示三相电源(380V,50Hz)
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单位:KW
热水机代号
按制热方式分类,一次加热式用Y表示,辅助电加热式+ 一次加热式用DY表示,辅助电加热式+循环加热式用DX表示
结构型式,不带水箱用F表示,自带水箱无代号
K表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S表示水源热泵热水机
D表示低温型热泵热水机,普通型低温型热泵热水机无代号
A.3.1 型号示例:
DKYRS-20I表示使用单相电源(22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20KW的自带水箱空气源一次加热式低温型热泵热水机。
KFXRS-12Ⅱ表示使用三相电源(38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12KW的不带水箱空气源循环加热式普通型热泵热水机。
KFDYRS-160Ⅱ表示使用三相电源(38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160KW的不带水箱空气源辅助电加热式型热泵热水机。
SDXRS-20I表示使用单相电源(22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20KW的自带水箱水源辅助电加热式、循环加热式普通型热泵热水机。
SFYRS-12Ⅱ表示使用三相电源(380V),名义工况下名义制热量为12KW的不带水箱水源一次加热式普通型热泵热水机。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热水机性能制热量试验方法
B.1 试验方法分类
B.1.1 本附录规定了两种试验方法
a)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2 一次加热式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2.1 试验装置
B.2.1.1 热源侧
按照GB/T 10870—2001中5.1.1的规定提供水条件;空气侧采用GB/T 17758规定的空气焓差法中的室内空调装置使其达到热源侧环境温度条件。
B.2.1.2使用侧
试验装置如图B.1所示
1---试验水箱;
2---温度计;
3---被试机;
4---流量计。
图B.1 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试验装置
B.2.2 试验要求
B.2.2.1 机组的使用侧和热源侧的进(出)水温度,热源侧的空气温(湿)度、流量以及所有这些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考核工况表规定试验工况的要求。
B.2.2.2 电源的电压、频率符合试验工况的要求。
B.2.3 试验规定
B.2.3.1 一般规定
按GB/T 10870—2001中4.1的规定
B.2.3.2 试验规定
热水机的进(出)水应符合考核工况表规定试验工况的要求测量应在机组试验工况稳定30min后进行,每隔10min测量记录一次,直至连续4次的测量数据满足工况和测量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至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B.2.4 机组制热量
机组制热量按GB/T 10870—2001中5.1.4规定计算。
B.3 循环加热式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3.1 试验装置
B.3.1.1 热源侧
按GB/T 10870—2001中5.1.1规定提供水侧条件;空气侧采用GB/T 17758规定的空气焓差法中的室内空调装置使其达到热源侧环境温度条件。
B.3.1.2 使用人侧
试验装置如图B.2所示,循环加热式热水机按热水机提供水泵和热水机不提供水泵分为两种形式。
对于不提供水泵的热水机,选配水泵,使循环水流量保持一定值。循环水流量的值由在机组名义制热量条件下,假设循环水在热水机换热端温升5℃计算得到。
qv=0.86×qn/5 ……………………………(B.1)
式中:
qv ---循环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Qn---热泵热水机名义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对于提供水泵的热水机,热水机提供的水泵按正常使用情况运行,调节试验装置,使热水机的进出口压差保持在设计值。
1――被试机组;
2――水泵;
3――标准水箱;
4――温度计。
图B.2 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使用侧试验装置
标准水箱液面高为H,分别在标准水箱液面高1/4H附近处和3/4H附近处同一水平方向分别均匀布置4个温度测点,共8个温度测点。
B.3.1.3 应记录的数据
a)热源侧: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空气源热水机);进水温度、水流量(水源热水机);
b) 使用侧:被加热水的质量,加热时间,加热时间内的热水机耗电量,初始水温度,终止水温度,循环水流量。
B.3.2 试验要求
B.3.2.1 热水机的使用侧和热源侧的进(出)水温度,热源侧的空气温(湿)度以及所有这些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考核工况表规定试验工况的要求;标准水箱内的水量为热泵热水机lh加热的产水量。
B.3.2.2 电源的电压、频率符合试验工况的要求。
B.3.2.3 试验设备需进行标定。
B.3.2.4 管道和标准水箱需进行保温处理。
B.3.2.5 标准水箱内各测点温度与平均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0.3℃。
B.3.3 试验装置的标定
B.3.3.1 试验装置应定期进行标定试验,以验证试验装置的测量准确度。标定试验至少每半年一次。试验装置作重大改变后也应进行标定试验。
B.3.3.2 标定试验的装置如图B.3所示。标定装置代替被测试热泵热水机连接到测试装置上。
B.3.3.3 在标定试验时,调节热源侧和使用侧工况使之与热水机试验考核工况表相一致,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电加热器或其他换热设备;
2——水泵;
3——标准水箱;
4――温度计。
图B.3 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试验标定装置
B.3.3.4 标定装置采用电加热器或其他换热设备,电加热器的输入热量按下式计算:
φr=Pr…………………………(B.2)
式中:
φr——电加热器的制热能力,单位为千瓦(kW);
Pr——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B.3.3.5 标定装置的输出热量按式B.3计算。
B.3.3.6 标定装置的输入热量(电加热器输入热量按式(B.2)计算)与测得的输出热量之差应在4%以内,则认为试验装置是合格的。
B.3.4 试验规定
B.3.4.1 一般规定
按GB/T 10870—2001中4.1的规定。
B.3.4.2 试验规定
保证测试前机组、管道及水箱内水排尽。向测试水箱补入一定质量的水,水的质量为该试验工况下要求的试验水量,见表2或表3。
当进水温度稳定在略低于表2或表3规定的初始水温度值,且热源测温度符合表2或表3规定值时,开机运行。标准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达到表2或表3规定的该试验工况下的终止水温度后,关机。
在测试水箱注水端布置流量计,或利用称重的方式记录注入标准水箱水的质量。在测试水箱内布置温度测点,记录标准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功率计记录从试验计时点开始(水箱内水平均温度为试验工况表规定的该试验工况下的初始水温度)到计时点终止(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为试验工况表规定的该试验工况下的出水温度)的被试机耗电量。
B3.5 机组制热量
机组制热量按式B.3计算:
Qh= C×G×(t2-t1)/(3600×H×1000)+QX+Q1 ……………(B.3)
式中:
Qh—-热泵热水机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C—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G—被加热水质量,单位为千克(kg);
t1—初始水温度,即为计时点开始时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t2—终止水温度,即为计时点结束时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H—加热时间,即为计时点计时开始到计时结束所用时间,单位为小时(h);
QX—标准水箱和管道的蓄热,单位为千瓦(kW);
Q1—标准水箱和管道的漏热,单位为千瓦(kW)。
其中,QX按式(B.4)计算:
QX= ×(t2-t3) …………………(B.4)
式中:
Ci—平均温度下管道和水箱各部件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Gi—管道和标准水箱各部分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B.3.6 机组消耗功率
E=N0/H …………………(B.5)
式中:
E—机组消耗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0—热泵热水机加热一个周期的总耗功,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注:制热量Qh和耗电量N0不包括辅助电加热的制热量和耗电量。
B.3.7 性能系数(COP)计算
COP=Qh/E …………………(B.6)
B.1 试验方法分类
B.1.1 本附录规定了两种试验方法
a)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2 一次加热式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2.1 试验装置
B.2.1.1 热源侧
按照GB/T 10870—2001中5.1.1的规定提供水条件;空气侧采用GB/T 17758规定的空气焓差法中的室内空调装置使其达到热源侧环境温度条件。
B.2.1.2使用侧
试验装置如图B.1所示
1---试验水箱;
2---温度计;
3---被试机;
4---流量计。
图B.1 一次加热式热泵热水机试验装置
B.2.2 试验要求
B.2.2.1 机组的使用侧和热源侧的进(出)水温度,热源侧的空气温(湿)度、流量以及所有这些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考核工况表规定试验工况的要求。
B.2.2.2 电源的电压、频率符合试验工况的要求。
B.2.3 试验规定
B.2.3.1 一般规定
按GB/T 10870—2001中4.1的规定
B.2.3.2 试验规定
热水机的进(出)水应符合考核工况表规定试验工况的要求测量应在机组试验工况稳定30min后进行,每隔10min测量记录一次,直至连续4次的测量数据满足工况和测量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至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B.2.4 机组制热量
机组制热量按GB/T 10870—2001中5.1.4规定计算。
B.3 循环加热式热水机的试验方法
B.3.1 试验装置
B.3.1.1 热源侧
按GB/T 10870—2001中5.1.1规定提供水侧条件;空气侧采用GB/T 17758规定的空气焓差法中的室内空调装置使其达到热源侧环境温度条件。
B.3.1.2 使用人侧
试验装置如图B.2所示,循环加热式热水机按热水机提供水泵和热水机不提供水泵分为两种形式。
对于不提供水泵的热水机,选配水泵,使循环水流量保持一定值。循环水流量的值由在机组名义制热量条件下,假设循环水在热水机换热端温升5℃计算得到。
qv=0.86×qn/5 ……………………………(B.1)
式中:
qv ---循环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Qn---热泵热水机名义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对于提供水泵的热水机,热水机提供的水泵按正常使用情况运行,调节试验装置,使热水机的进出口压差保持在设计值。
1――被试机组;
2――水泵;
3――标准水箱;
4――温度计。
图B.2 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使用侧试验装置
标准水箱液面高为H,分别在标准水箱液面高1/4H附近处和3/4H附近处同一水平方向分别均匀布置4个温度测点,共8个温度测点。
B.3.1.3 应记录的数据
a)热源侧: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空气源热水机);进水温度、水流量(水源热水机);
b) 使用侧:被加热水的质量,加热时间,加热时间内的热水机耗电量,初始水温度,终止水温度,循环水流量。
B.3.2 试验要求
B.3.2.1 热水机的使用侧和热源侧的进(出)水温度,热源侧的空气温(湿)度以及所有这些参数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考核工况表规定试验工况的要求;标准水箱内的水量为热泵热水机lh加热的产水量。
B.3.2.2 电源的电压、频率符合试验工况的要求。
B.3.2.3 试验设备需进行标定。
B.3.2.4 管道和标准水箱需进行保温处理。
B.3.2.5 标准水箱内各测点温度与平均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0.3℃。
B.3.3 试验装置的标定
B.3.3.1 试验装置应定期进行标定试验,以验证试验装置的测量准确度。标定试验至少每半年一次。试验装置作重大改变后也应进行标定试验。
B.3.3.2 标定试验的装置如图B.3所示。标定装置代替被测试热泵热水机连接到测试装置上。
B.3.3.3 在标定试验时,调节热源侧和使用侧工况使之与热水机试验考核工况表相一致,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电加热器或其他换热设备;
2——水泵;
3——标准水箱;
4――温度计。
图B.3 循环加热式热泵热水机的试验标定装置
B.3.3.4 标定装置采用电加热器或其他换热设备,电加热器的输入热量按下式计算:
φr=Pr…………………………(B.2)
式中:
φr——电加热器的制热能力,单位为千瓦(kW);
Pr——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单位为千瓦(kW)。
B.3.3.5 标定装置的输出热量按式B.3计算。
B.3.3.6 标定装置的输入热量(电加热器输入热量按式(B.2)计算)与测得的输出热量之差应在4%以内,则认为试验装置是合格的。
B.3.4 试验规定
B.3.4.1 一般规定
按GB/T 10870—2001中4.1的规定。
B.3.4.2 试验规定
保证测试前机组、管道及水箱内水排尽。向测试水箱补入一定质量的水,水的质量为该试验工况下要求的试验水量,见表2或表3。
当进水温度稳定在略低于表2或表3规定的初始水温度值,且热源测温度符合表2或表3规定值时,开机运行。标准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达到表2或表3规定的该试验工况下的终止水温度后,关机。
在测试水箱注水端布置流量计,或利用称重的方式记录注入标准水箱水的质量。在测试水箱内布置温度测点,记录标准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功率计记录从试验计时点开始(水箱内水平均温度为试验工况表规定的该试验工况下的初始水温度)到计时点终止(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为试验工况表规定的该试验工况下的出水温度)的被试机耗电量。
B3.5 机组制热量
机组制热量按式B.3计算:
Qh= C×G×(t2-t1)/(3600×H×1000)+QX+Q1 ……………(B.3)
式中:
Qh—-热泵热水机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
C—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G—被加热水质量,单位为千克(kg);
t1—初始水温度,即为计时点开始时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t2—终止水温度,即为计时点结束时水箱内水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H—加热时间,即为计时点计时开始到计时结束所用时间,单位为小时(h);
QX—标准水箱和管道的蓄热,单位为千瓦(kW);
Q1—标准水箱和管道的漏热,单位为千瓦(kW)。
其中,QX按式(B.4)计算:
QX= ×(t2-t3) …………………(B.4)
式中:
Ci—平均温度下管道和水箱各部件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Gi—管道和标准水箱各部分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B.3.6 机组消耗功率
E=N0/H …………………(B.5)
式中:
E—机组消耗功率,单位为千瓦(kW);
N0—热泵热水机加热一个周期的总耗功,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注:制热量Qh和耗电量N0不包括辅助电加热的制热量和耗电量。
B.3.7 性能系数(COP)计算
COP=Qh/E …………………(B.6)
(完)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