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因时而进的近零能耗建筑

来源:中国建设报2020-07-07


       2019年9月1日《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引领性建筑节能国家标准,《标准》将“近零能耗建筑”这一概念置于聚光灯下,引起业内广泛讨论。
 

       “建筑物迈向‘更舒适、更节能、更高质量、更好环境’是大势所趋。”《标准》主编、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表示,“建筑节能工作减缓了我国建筑能耗随城镇建设发展而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并提高了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
 
       “零能”不是“零能耗”
 

       能效指标是判别建筑是否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的约束性指标。《标准》指出“近零能耗建筑”的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60%~70%。
 

       “建筑节能工作经历了30年的发展,现阶段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已经全面普及。”徐伟表示。从1986年至2016年,我国建筑节能经历了“三步走”,即建筑节能比例逐渐达到30%、50%、65%。目前,65%的节能目标已基本普及,部分省市已经全面实行建筑节能75%的标准。“在建筑迈向更低能耗的方向上,基本技术路径是一致的,即通过建筑被动式设计、主动式高性能能源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用,最大幅度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徐伟坦言,建筑能耗的60%甚至70%是由采暖、空调而耗费的。因此,可以采取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和非化石能源减少甚至取消因采暖、空调而耗费的能源。在此基础上,再配以节能设计、节能工艺、科学运行管理,从而实现建筑节能的近零能耗。他强调,“零能”不是“零能耗”,因为“‘近零能耗建筑’不是不产生能耗,而是它产生的能源和消耗可以平衡掉”。徐伟表示,“近零能耗建筑”可以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周边、外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
 

 
       多省绘制产业蓝图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的“零舍”是一座近零能耗建筑。在“零舍”1米厚的墙内,不仅有两层普通墙,还有两层保温层,这犹如是给房子加上了一层棉被。房顶之上还覆盖着灰黑色的瓦片。“这种瓦的名字叫做汉瓦,它和阳光房顶棚一起发出的电能,能够满足屋子里所有电器设备所用的电能。”工作人员表示,“400平方米的房子,全年都不用交一分钱电费,还冬暖夏凉。”
 

       像“零舍”这样的近零能耗建筑在全国并不是个例。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到2020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方米以上。随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和吉林等省市推广的政策和技术标准陆续出台,在财政补贴、非计容面积奖励、备案价上浮和绿色信贷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优惠,黑龙江、上海、天津等省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截至2019年12月,7个省及自治区、13个城市共出台28项超低能耗建筑激励政策。
 

       “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已从试点成功向示范过渡,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徐伟表示,已建成的近零能耗建筑主要集中在以供暖需求为主的地区,分布在逐渐扩散。而在积极推进近零能耗建筑的过程中也需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畏难情绪,二是过于冒进,这需要科学稳妥地分步推进。”
 

 
       未来已来
 

       毋庸置疑,高性能节能建筑的时代已经到来。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建筑能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将成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零能耗建筑的成本每平方米比普通住宅要多600~1000元,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个成本必然会下降。”在徐伟看来,“任何一个技术替代前一个传统技术,价格总是从高到低的,就像手机从2G发展到当前的5G一样。”徐伟表示,作为一个集成系统工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大幅度提升节能产品和设备的性能,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要支持节能门窗、保温材料、新风热回收等关键部品和设备的发展。他坦言,近零能耗建筑在施工工艺上与传统建筑有很大不同,部分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设计值与实际运行监测值之间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我国近零能耗建筑的施工过程依然存在着缺少合格的施工人员、质量控制不到位,无热桥、高气密性和保温隔热施工工艺不达标等问题。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虽晚,目前发展也并不普遍,但是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徐伟自豪地表示,“我们相信,中国有条件迎头赶上,与国际先行者并跑,甚至是实现领跑。”


《暖通制冷空调》杂志(月刊)竭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010-63381153)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分享到: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
相关文章
山西省《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技术标准(
开封市首家近零能耗示范工程进度现场
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建筑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示范楼参
启动建筑节能近零能耗已经提到日程

  •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中心(英文译名:China Association of Plant Engineering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缩写:CNPBC;简称:中设协装配中心 或 中设协装配式建筑产业中心)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