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机房168小时高效落成,陕西航建建安公司高效建造再添新标杆
来源:陕西航建建筑安装公司2025-08-27
在航天丝路物联网产研条件(一期)建设项目现场,机电安装工程正以“BIM精准建模+工厂智能预制+现场模块速装”的创新模式高效推进。项目总建筑面积23212.44㎡,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其中制冷机房(约1380㎡)、换热机房(约546㎡)作为机电系统的“核心动力舱”,集成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多类型水泵及板换模块等关键设备,管线排布密集、工艺精度要求严苛。面对DN450至DN200的复杂管径体系与焊接+法兰分段的高难度连接需求,陕西航建建筑安装事业部项目团队以装配式BIM技术为引擎,通过“前端数字深化、中端工厂精造、后端现场速装”的全流程管控,1200余米管道预制168小时完成两大机房主体安装,较传统工期缩短近90%,为航天产业园区建设注入“智造动能”,成为项目高品质履约的一大亮点。
技术革新驱动建造模式升级
作为项目机电系统的核心枢纽,制冷机房与换热机房集成高效离心机组、多类型水泵、板换模块及水处理设备等关键装置,管线排布密集、工艺要求严格,传统现场加工模式面临作业量大、协调复杂、精度难控等挑战。项目团队以BIM技术为底座,创新采用“BIM深化设计+工厂预制加工”一体化模式,从源头重构施工流程。

在深化设计阶段,团队依托BIM技术构建机房1∶1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制冷机房、换热机房内全部管道、设备、阀门、支吊架进行全专业协同建模,通过碰撞检测提前化解管线交叉、设备碰撞等问题360余处,生成可直接指导生产的“精准施工图”;针对DN450至DN200多规格管道及焊接+法兰分段连接需求,细化管段分段方案,明确每段管道的切割尺寸、焊接节点及法兰位置,将设计精度贯穿至工厂预加工环节。

在工厂预制阶段,项目设立数字化加工厂房,依托BIM模型数据精准控制管件切割、坡口加工及焊接参数,严格按照“一管一码”标准对预制品进行标识,实现每根管道从切割到焊接的全流程可追溯;通过高精度切割设备与自动化焊接技术,将管道加工误差控制在±2mm以内,6类主要管段预制完成率达100%,其中最大管径DN450管道预制一次合格率达98%,较传统现场加工效率提升90%以上。
精益建造实现三大核心突破
相较于传统机房“现场切割+边装边调”的粗放模式,本项目依托装配式BIM技术实现三大关键突破:
一是模块化集成提效。在数字化加工厂内,将制冷机房、换热机房内的“水泵-管道-阀门”组合为功能模块,完成整体预装与初步调试,形成“即装即用”的机电模块;现场仅需完成模块定位、接口对接及少量微调,现场作业量减少85%,彻底告别“边装边改”的低效环节。

二是精益化管控保质。基于BIM模型构建“设计-预制-安装”全链条数字档案,每根管道的材质、规格、焊接参数均与模型数据实时关联;通过数智化管理平台赋予构件唯一身份信息,实现6类主要管段100%工厂化预制、模块接口毫米级精准匹配,管道焊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9%,较传统施工提升60%。
三是高效化统筹提速。针对项目地下空间有限、土建与机电交叉作业复杂的实际,团队通过BIM模拟优化施工工序,推动预制加工与土建施工同步推进——土建结构、预埋施工时,工厂同步开展管道预制;结构封顶后,预制模块即刻进场安装,将原计划45天的机房安装周期压缩至7天,整体施工效率提升90%。

精细管理筑牢品质根基
高效装配的背后,是项目团队“策划先行、过程严控、技术赋能”的全周期精细管理:

BIM+数智平台,源头化解冲突。建筑安装事业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业团队,创新研发“BIM+数智建造”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完成管线排布、模块拆分与碰撞检查,提前化解上万处设计冲突,生成可直接指导生产的“精准施工图”。

数字化预制工厂,保障毫米精度。设立1700㎡数字化加工厂房,配备高精度切割机、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设备,以BIM数据为基准严格控制管件切割角度与焊接参数,每件预制品均通过无损检测与水压试验,从源头杜绝质量隐患。

模块化吊装技术,实现精准就位。针对重量5~8吨的水泵模块、板换机组等重型设备模块,通过BIM模拟吊装路径,结合现场曲臂吊车与定位调节装置,实现模块“一次吊装、精准就位”,吊装效率提升30%,安装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标准化技术体系,复制推广可期。编制《装配式机电机房施工技术指南》等10项标准化文件,明确管道预制、模块组装、吊装就位等全流程工艺标准;运用图模对比技术开展三维施工交底,确保作业人员“按图施工、精准操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装配式机电建造体系。

优质履约彰显技术价值
项目经理贾文龙表示“从BIM深化到工厂预制,再到现场速装,装配式BIM技术的应用让机房建设跑出了‘加速度’。相比传统施工方式,本项目现场手工作业量减少80%以上,工期缩短近85%,综合成本降低约15%”。项目凭借工业化建造模式创新,荣膺第五届全国装配式机电工程设计应用技能大赛(装配之星)设计组一等奖,为工业厂房机电工程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样本。

目前,航天丝路物联网产研条件(一期)项目制冷机房、换热机房已进入收尾调试阶段,装配式BIM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保障了机电系统的高效建造,更推动了项目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深化装配式技术应用,以技术创新赋能高品质履约,为航天产业园区建设贡献更多“建造智慧”与“工业力量”!


扫码关注暖通制冷空调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vrac200561)关注最新行业资讯!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暖通制冷空调在线”的信息、论文、图片内容均为本网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它形式侵犯本网权利